福建柏
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 (Dunn) A. Henry & H. H. Thomas
柏科 Cupressaceae 福建柏屬 Fokienia
形態特征:喬木;樹皮紫褐色,平滑;生鱗葉的小枝扁平,排成一平面。鱗葉2對交叉對生,成節狀,上面之葉藍綠色,下面之葉中脈隆起,兩側具凹陷的白色氣孔帶,背有棱脊。球果近球形,熟時褐色,徑2-2.5cm;種鱗頂部多角形,表面皺縮稍凹陷,中間有一小尖頭突起; 種子頂端尖,具3-4棱,長約4mm,上部有兩個大小不等的翅,大翅近卵形,長約5mm,小翅窄小,長約1.5mm。花期3-4月,種子翌年10-11月成熟。
識別要點:鱗葉2對交叉對生,成節狀,葉背兩側具凹陷的白色氣孔帶。
分布與生境:江西產玉山(三清山)、德興(大茅山)、鉛山(武夷山)、資溪(馬頭山)、黎川(巖泉)、分宜(鈐山)、蘆溪(武功山)、永新(七溪嶺)、井岡山(筆架山、荊竹山)、安福(羊獅幕)、遂川、上猶(光姑山、五指峰)、崇義(齊云山)、大余;也產浙江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。生于海拔900-1500m的山地林下。
保護級別: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Ⅱ
受危因素:福建柏是優良的用材樹種,由于人為的砍伐,天然福建柏林生境和種群數量都遭到了嚴重破壞,導致天然林面積日益縮小,只見零星分布在偏遠山區,同時,天然林更新能力弱。目前只在自然保護區內和偏遠山區密林中才能保護的較好,其余區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。
種群現狀:福建柏為單種屬植物,僅在中國長江以南、越南北部、老撾有分布,集中分布區域為南嶺山地及其兩側山區。而江西主要分布在羅霄山脈中斷、南段,諸廣山脈,懷玉山脈。目前江西分布密集區域主要在贛西南地區(井岡山、上猶、崇義),其中保護較好的群落在井岡山自然保護區,群落結構主要以甜櫧Castanopsis eyrei 、黃山松Pinus taiwanensis 、銀木荷Schima argentea為喬層樹種,灌層主要為猴頭杜鵑Rhododendron simiarum、鹿角杜鵑Rhododendron latoucheae 、映山紅Rhododendron simsii等。其次為分布在上猶縣五指峰鄉的福建柏群落,面積較大,生長良好。但因該群落位于公路邊和居民區房前屋后容易被破壞。其余分布地都較零星或散生在山地林中。
價值與用途:優良用材;庭院綠化;水土保持;藥用;化工原料。